化学探究教学设计3篇(化学探究教学方案)

时间:2023-05-31 18:49:54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化学探究教学设计3篇(化学探究教学方案),供大家参阅。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3篇(化学探究教学方案)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1

  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在阐述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依据、原则及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27-01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培养具有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具备生存能力且具有创造性的人;强调学生有个性的自身发展;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应从"教书育人"的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会热爱生活,学会如何生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身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在生活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为了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需要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1.化学新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

  设计是为创造一个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究,其实质就是为创造和建立一个新的系统模型,它不是对现存系统的改进,不是为超越现存系统去构思一幅新图景而创设的一个新系统,是一个目标定向的、有实际效用的、需要社会性互动的非确定型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指将教与学的原理和教学活动方案的系统化规划过程,它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以求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媒体的特征,确定恰当的教学事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手段,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它应当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内容的选择,课堂实施的调控策略,学习过程,结果的评定及课后反思等。也就是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所进行的系统策划。

  化学新课堂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化学课堂教育教学目标,依照现代化教学思想,化学新课程理念,化学学科及学生特点,依托化学教材的内容和主题条件,用教与学的原理来策划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系统化过程。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遵循着教学的基本规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

  2化学新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3]确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本质特点是:在设计理念上――从设计教师的教转向设计学生的学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价值取向上――从追求教会学生知识、技能转向培养学生基本学科素养的价值取向;在设计思路上――从尊重教材文本逻辑转向尊重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逻辑的设计思路;在设计策略上――以教材知识为线索的线性设计转向以三维目标整合的学习情境的设计策略;在设计主体上――从教师作为既定教学设计的被动执行者转向教师是课堂教学设的主体。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理念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而设计课堂;为赋予学习以学生的意义而设计课堂;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而设计课堂;为建立学习共同体而设计课堂;为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而设计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效实现预期育人目标的教学活动,看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其有效应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有效果,要追求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一致;二是有效率,要讲究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例;三是有效益,要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成长,生命成长的价值意义。?Q言之,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进步,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也可这样理解: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有教完内容?峤痰萌险娌蝗险妫?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岬托Ы萄А?

学生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是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3]。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储备,进行教学任务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化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完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化学新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检验和评价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在知道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使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容易操作和评价。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对化学课堂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结果的表述,它确定了教学工作的方向,制约着化学课堂中教与学的活动。在设计时应遵循四个原则,即课堂教学目标与化学课程目标保持统一的一致性原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的目标体现纵贯横联的整体性原则,高层次目标中包含低层次目标、不同学习者的个体存在差异的层次性原则;教学目标要适中、明确、可测量、易操作的具体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精炼性。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四个方面,它是以各种文本资料,背景素材,化学史实,实验过程,师生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科特征和学生特点,针对教学目标,选择具有认识,实践,社会,德育,美育和情感等方面意义的内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生现有的能力为起点,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桥梁,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中,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钻研吃透教学大纲;其次在此基础上有机地全方位地把握教材,并对教材的整体和局部,知识的转承延续都要分析清楚。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把握重难点,使教学内容更集中。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化学教学方法是在化学教学情景中,化学教师和学生为了教和学而进行的以化学学科为内容的教学活动方式。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法、阅读法、讨论法、探究法、复习法等。设计教学方法的关键就是选择。要知道如何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出与整个教学策略相吻合的方法,并且能预料到该种方法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达到教学方法最优化。

  4.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与教师高度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作到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设计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教学,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化学教学教学设计

  化学探究活动报告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

  九年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评语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2

  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引课:老师这里有一瓶刚刚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那么,我们如何证明该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学生:在气体中通入澄清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学生进行该实验操作 发现石灰水没变浑浊

  教师引导:实验探究过程: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提出问题:石灰水没变浑浊,原因可能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可能是二氧化碳的原因,也可能是石灰水的原因 二氧化碳的原因:装置漏气,没收集到二氧化碳

  实验时用浓盐酸,使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影响该实验 石灰水的原因:石灰水变质

  教师总结学生的猜想假设并引导归类,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学生自主设计,教师检查方案,需要时加以指导。关于装置漏气:重新检查该装置气密性

  关于是否使用浓盐酸:检查教师所用盐酸是否为浓盐酸(教师提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汽重新结合成盐酸的小液滴(即白雾))

  关于石灰水是否变质:将石灰水中通入呼出气体看是否变浑浊 教师总结方案,引导学生加以完善。实验中预期现象及结论。

  进行实验:学生按照本小组所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反思评价:教师总结本节课,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3

  中学化学趣味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2.复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3.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的体会和领悟。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

  化学实验是化学认识的源泉,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请同学们归纳一下。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2.安全性

  3.可行性

  4.简约性

[引入]化学实验从传统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发展到探究性实验为主,教师通过启发性讲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板书]

  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应该符合科学道理,不能凭空捏造。

  2.对照性的原则。要设计一个对照性的实验,要想这个实验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

  3.等量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中的平行反应,试剂的取用应该是等量的。

  4.单因子的变量原则。对某个实验的影响,会有很多的因素,实验正是要人为控制条件,使众多变量中,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几个是一样的。

[板书]

  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1.探索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这类实验方案设计过程重在分析比较,操作中的现象是对方案设计合理与否的检验,以及探究性结论得出的重要依据。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可能会多种多样,实验方案相应也会教多,只要无明显失误或不妥,均可由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之后再将方案修正完善。

  例1.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乙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

[分析]: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酸碱中和,则红色可能重现,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被氧化,则红色不可能重现。

[实验设计]: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NaOH溶液,若红色重现,则是因为HCl和HClO的酸性所致;若红色不再重现,则是因为HClO的强氧化性所致。

  例2.对于CO32?和HCO3?结合H+能力,甲认为HCO3?结合H+能力强,理由是在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碳酸氢钠固体中产生气体速率快;乙认为CO32?结合H+能力强,理由是在同一温度下同浓度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

[分析]:CO32?与H+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CO32? +H+ = HCO3? HCO3? + H+ = H2O+CO2,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溶液里滴加盐酸,若CO32-结合H+能力强,则不会马上产生气泡,HCO3-结合H+能力强,马上有气泡产生。

[实验设计]:取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碳酸钠的碳酸氢钠溶液放入同一试管中,再滴加盐酸,如果马上有气泡产生,则是HCO3?先结合H+;如果是滴入一定量盐酸后才产生气泡,则是CO32?先结合H+。

  例3.在室温下,把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对此,甲认为这是铜在浓硫酸里发生钝化现象;乙认为室温下铜片放入浓硫酸中看不到明显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铜与浓硫酸在室温下反应速率很慢。

[分析]:如果铜发生钝化,则表面会覆盖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一般情形下难于反应。

[实验设计]:在烧杯中放入一块铜片,再加入适量的浓硫酸,使铜片浸没在酸中,稍待片刻,用镊子取出,用水洗净铜片表面的酸液。将用浓酸处理过的铜片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如果表面有白色的物质析出,溶液的颜色变蓝,说明铜在浓硫酸里没有产生钝化现象,乙的说法正确。如果表面没有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的颜色也无明显变化,则甲的说法正确。

  例4.加热稀氨水,溶液中的C(OH?)有什么变化?甲认为溶液中的C(OH?)增大,理由是NH3?H2O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平衡: NH3+H2O ≒ NH3?H2O ≒ NH4++OH?,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当升高温度后,平衡就会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所以氨水中的C(OH?)增大。乙认为一般加热有利于电离,但氨水受热时反而不利于NH3?H2O 的电离,这是因为受热时氨易逸出,下列平衡:NH3+H2O ≒ NH3?H2O ≒ NH4++OH?向左移动,使C(OH?)减小。

[分析]:C(OH?)改变可以由酚酞试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酚酞试液遇碱显红色,如氨水中的C(OH?)增大,则颜色变深;若氨水中的C(OH?)减小,则颜色变浅。

[实验设计]:在试管中注入滴有酚酞的氨水,并在试管口套上小气球(防止氨污染空气),加热,如颜色变浅,则加热使氨水中的C(OH?)减小,乙正确;如颜色变深,则加热使氨水中的C(OH?)增大,则甲正确。

[板书]2.验证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这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化学假说和理论,注意说服力要强。

  例5.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实AlO2?结合H+的能力比CO32?强,供选试剂:NaOH溶液、AlCl3溶液、CuSO4溶液、pH试纸、NaHCO3溶液、FeCl3溶液(仪器自选)。

⑴应选试剂;⑵操作要点;(3)能证明AlO2?结合H+的能力强于CO32?的反应的原理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如果AlO2?和HCO3?相遇时,生成 Al(OH)3白色沉淀,即可AlO2?结合H+的能力强于CO32?

[解答]:⑴应选试剂:NaOH溶液、AlCl3溶液、NaHCO3溶液

(2)操作要点:①取少量的AlCl3溶液于试管中;②向试管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产生白色沉淀恰好全部消失;③向其中再滴入NaHCO3溶液至足量。

(3)离子方程式:AlO2?+HCO3?+H2O = Al(OH)3↓+CO32?

[板书]3.综合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例6.已知镁能跟盐酸、醋酸反应,产生氢气。即:

  Mg+2HCl = MgCl2+H2↑ Mg+2CH3COOH = Mg(CH3COO)2+H2↑

⑴请用镁粉、盐酸和醋酸为原料证明在同温同压下,当上述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时,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相同。

⑵若收集到的氢气体积不同,则请推测氢气体积不同的原因。

[分析]:⑴因为该实验是比较性实验,故在设计时要控制好两实验的条件(镁粉质量、盐酸、醋酸浓度体积要完全相同,产生氢气的实验装置要完全相同,实验时的外界温度压强要相同)。具体如下:

  A、组装装置

  B、气密性检查

  C、取下反应发生装置,分别加入镁粉和盐酸或醋酸,再重新连接好装置

  D、打开分液漏斗向烧杯加入100mL、?L?1盐酸或100mL、?L?1醋酸

  E、测量烧杯中水的体积,比较两次实验结果。

⑵影响生成氢气的体积大小因素有:一是产生氢气的量,所取的两种酸的浓度,量取两种酸的体积大小;实际参加反应的两种酸的量(因反应放热,两酸挥发而减小的程度不同)。二是收集氢气时的温度压强不同,由于两者酸性强弱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瞬间放出的热量不等,导致容器中的温度压强不同。

  板书设计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案例

  一、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2.安全性3.可行性4.简约性

  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的原则

  2.对照性的原则

  3.等量性的原则

  4.单因子的变量原则

  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1.探索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2.验证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3.综合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能力训练]

  1.将双氧水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红色消失。甲认为这是由于H2O2是二元酸:H2O2 = H++HO2?消耗了OH?,而使红色消失;乙认为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使红色消失。

  2.在少量Mg(OH)2悬浊液中,滴加适量饱和NH4Cl溶液,固体溶解。对于固体的溶解,甲同学的解释是:在氢氧化镁悬浊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Mg(OH)2 ≒ Mg2++2OH?

  NH4Cl发生水解:NH4++H2O NH3?H2O+H+水解产生的H+与Mg(OH)2电离出的OH?发生中和反应,使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而使Mg(OH)2溶解。乙同学的解释是NH4Cl电离出的NH4+与Mg(OH)2电离出的OH?发生反应生成弱电解质NH3?H2O,由于C(OH?)降低,而使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导致Mg(OH)2溶解。

  3.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2,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浓、稀硝酸哪种氧化性强?甲认为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原因是浓硝酸和铜反应产生NO2,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1,而稀硝酸和铜反应时产生NO,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3,氮元素得电子数后者大于前者;乙同学认为浓硝酸的氧化性强,原因是从反应条件看,浓硝酸与铜反应时速率快,稀硝酸与铜反应的速率慢,加热时才有明显反应。

  4.向品红溶液中通入一种常见的气体后,品红褪色。甲认为通入的是氯气,乙认为通入的是二氧化硫。

[设计参考]

  1.向红色消失后的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若再现红色,则为H2O2的酸性所致,甲的见解正确;若不再为红色,则是因酚酞被双氧水氧化而褪色,乙的见解正确。

  2.向Mg(OH)2沉淀中加入醋酸铵溶液,若加入醋酸铵溶液后Mg(OH)2不溶解,说明甲同学的解释正确;若加入醋酸铵溶液后,Mg(OH)2溶解则说明乙同学的解释正确。

  3.用排水法收集两试管NO气体,用胶塞塞好,然后用注射器向一支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浓硝酸,另一支试管里注入一定量的稀硝酸,看哪种酸能将NO氧化成红棕色的NO2。能将NO氧化成红棕色NO2的酸氧化性强。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NO3+NO =3NO2+H2O

  4.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若红色再现,则说明通入的是二氧化硫;若红色不再现,则说明通入的气体是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