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3篇 教育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07 13:06:4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3篇 教育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经验交流心得体会,以供参考。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3篇 教育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1

  浅谈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自古以来对教师的定义有着明确而精准的诠释,教师通过对知识较深的掌握,对道德和法律较高的理解,并且以传播知识和塑造道德理念为己任,从而对社会输送人才和传承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高级人才的基地,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教师是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人们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比任何职业道德的要求都要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离不开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这也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但是随着经济化大浪潮的冲击,在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如个别青年教师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严重、极大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大力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水平,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紧迫性的任务。

  一、高校青年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大量的教育实践来看,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都能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但不可否认在青年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

  自古以来人们视教师为圣人,将学术领域尊为纯洁的圣土,容不得学术作品有半点瑕疵。但是现实情况是,媒体报道的关于高校教师剽窃,抄袭,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尚存在,高校少数青年教师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学术研究的歪风,玷污了学术殿堂。

(二)敬业精神不足,功利思想浓厚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越来越浓厚,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下滑,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教师的课时增多,在课时津贴等项目的驱使下,部分青年教师承担过重的教学任务,为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疲于应付工作量,忽视教学质量,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含金量降低。另有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展副业,将精力主要放在经营副业上,而将教学放于次要地位。

(三)理论知识积累较多,实践经验缺乏

  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学历都在硕士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专业基础扎实。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课堂讲课内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宽度。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才能发挥。

  二、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看,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和自身修养,才能担负起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

(一)教师得从心里去爱学生、爱事业。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教师的关爱不仅是对心灵的呵护,更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知,如果教师不热爱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逆反,情感上裂痕、意识上障碍、品德上滑坡,智慧上压抑。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之爱,是他们的甘露、源泉,是动力,是发动机,有激励、感化、调节的功能。教师之爱,能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能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不足,能促使他们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对受挫的心灵产生蔚籍。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爱就是师魂。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二)教师应该勤于学习、不断充电,不断开拓和创新自我。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自律自爱,持之以恒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功”,“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进取。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投身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切实转变教学方法,还自主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合作、讨论、轻松愉悦之中获取新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

(三)调整心态,乐于奉献。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如今,由于社会对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工作任务的繁重,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少数教师产生了对工作的厌烦情绪,工作热情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作为教师,要学会克服自己工作中的困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师价值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双赢。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韩愈明确提出“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即“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它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受塑造人的心灵的特殊规律所决定。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倡导“教师以身作则”。我们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突出在教师的行为表现方面。教师应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当学生的表率。凡是教师提倡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做的,自己更不能做。以身作则还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校中,教师的仪表风度是人民教师文明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 工作中有一句有名的格言,“即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桩是细小的,无关紧要的。”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行举止都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树立“清廉从教”的观念,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德行为学生做表率,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以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的形象去影响、熏陶学生,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

(五)坚决反对学术腐败,维护学术尊严

  当前,学术浮躁异化之风盛行,各种教育腐败与学术不端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和指责。我们必须从我做起,并把它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来抓。其一,要加强学术道德和法制教育,引导教师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真理、探求真知,通过诚实劳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在学术研究中自觉维护科学尊严,遵守学术道德,反对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粗制滥造的浮躁作风;其二,进行正确的德才取舍观教育。使教师明确: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驾驭统帅才,才充实丰富德。德才兼备为之圣人,才德兼亡为之愚人;德胜才为之君子,才胜德为之小人。自觉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抵御弄虚作假的学术歪风;其三,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事分配制度、人才评价标准和成果评估体系,形成有利于净化学术空气的制度环境。总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抓好高校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有助于增强教师自身的免疫力,抵制物质诱惑,心无旁骛,坚守教育岗位,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抓好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有助于使他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投入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今面对高校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立足长远,从我做起,持之以恒,努力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传统,从而真正成为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常思为师之道,常存育人之责,常怀爱生之心,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体现价值。教师职业有其苦,但更多的是乐,看到学生的成长、成就,就是教师最大的快乐,这种幸福感是很多其他职业不能比拟的。

  单位:实验中心

  姓名:王瑾

  电话:*** 邮箱:@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

  教师,是享有君、父、师“三尊”并列的一种崇高的称谓。(《白虎通·封公侯》:“人有三尊,君、父、师。”)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封建社会,“天地国亲师”位列其五,享有明桂高台供人朝拜的殊荣。《教师法》则规定“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教师,负责的是缔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业,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我们在三尺讲台之上,开发着人类最宝贵的智慧资源,传播着知识的福音,塑造着人类的灵魂,引导着社会的进步,如果不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伟大的人格魅力,又如何去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胸怀天下,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莘莘学子呢?又谈何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

  古往今来,品德教育始终位居教育的首位,所谓成“人”第一,成“才”次之。教师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只能以奉献而不是索取的品德去拥有人生、赢得尊重。

  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为人师表集中反映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我们提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师德师风修养,重视的是为人师者自身形象的塑造,强调的是教师以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坦荡的胸怀,高尚的言行等对学生进行 “寓教于无形”的教育。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示范的人格力量更容易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德的协调性,要求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人格,达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目的。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书应当以育人为目标,而育人又是以教书为基础的。这就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通过业务教学,把育人寓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形象应是德、才、学、识、性格等多种因素的集合体。教师形象的核心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对于学生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应该就是这种人。”教师的人格力量应是心灵美和仪表美的和谐统一。可以这么说:“世界上没有比教师受到更严格的监督”。卢梭说,“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和严谨持重的行为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师是知识的象征、道德的化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仅仅拥有北大学位的范美忠是不足以胜任教师的光荣职业的。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2

  浅谈高校师风师德建设

  17世纪捷克有位叫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家对教师这种职业作了美好的概括——“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种职业更高尚的了。的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德师风是一个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是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师德师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势在必行。

  一、师德师风内涵及其重要性

  所谓师德师风,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首先,是风师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的师德是履行自己崇高的社会职责的重要保证。其次,师德具有特殊性。教师职业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教师做为一种专业职业,承担着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人才的重任。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行为向学生提供创造财富的动力,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使其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决定教师的特殊性。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和科教兴国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学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基地,也是精神文明的阵地。教师是以德治校的主力军,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人才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和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教师作为公民道德主体,自身修养和职业实践的状况,是衡量是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尺度;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能够带动广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响应和落实公民道德规范,进一步推动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所以,落实以德治国,加强师德师风建

  二、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高级人才的基地教师的师风师德比以往任何时候的要求都要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离不开对教师的培养,这也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数是年轻,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思维敏锐,极富创造力的硕士、博士。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青年教师需要进行师德重建。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大量的教育实践来看,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不可否认在青年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

  自古以来人们视教师为圣人,将学术领域尊为纯洁的圣土,容不得学术作品有半点瑕疵。但是现实情况是,媒体报道的关于高校教师剽窃,抄袭,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尚存在,高校少数教师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学术研究的歪风,玷污了学术殿堂。

(二)敬业精神不足,功利思想浓厚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越来越浓厚,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下滑,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教师的课时增多,在课时津贴等项目的驱使下,部分教师承担过重的教学任务,为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疲于应付工作量,忽视教学质量,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含金量降低。另有一部分高校教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展副业,将精力主要放在经营副业上,而将教学放于次要地位。

(三)理论知识积累较多,实践经验缺乏

  高校大部分教师的都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专业基础扎实。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课堂讲课内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宽度。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才能发挥。

(四)为人师表意识不浓厚

  为人师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也影响教书育人者的形象。目前高校部分青年教师中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备课不充分,上课敷衍了事,上课迟到,提早下课等教学事故时有发生;部分教师在言谈举止上不够端庄,授课过程牢骚满腹,对时事评论不够客观。

(五)师德师风建设不到位

  教师的职业道德养成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是一个需要教育、引导、监督、践行的过程。但由于各方面因素,我们却忽略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知、情、意、行发展规律的认识,忽略了师德师风建设过程的管理,尤其是对突出师德问题整治不力,如对教师重使用、轻培训,重管理、轻教育,重业务能力的提高、轻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在评职、评优、评先等方面没有建立起严格的、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考核、激励机制,这就难免导致教师职业道德的滑坡。

  三、如何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要加强高校教师师风师德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进一步强化学习教育。

  要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定期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各中小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胡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强化责任和敬业精神,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强调热爱学生,恪守有教无类,主张创新精神和尊重学生,要求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培养合作意识,加强团结协作。

(二)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

  要把师德教育和教师队伍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教师生活、纪律和作风方面的管理,规范教师的行为和形象。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三)继续加强典型引领。

  师德建设,要坚持正面教育,榜样激励。对于优秀教师在师德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经验、做法、体会,要积极挖掘和整理,用典型事例来感染、鼓舞和带动更多的人。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要定期开展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对师德表现、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适时组织师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充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师德建设、争先创优的热情。

(四)强化管理严格考核强化激励机制

  师德师风建设不能仅凭简单的说教,必须从制度上予以保证。学校要结合学校的工作特点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师行为,在实施师德规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师的引导,调动教师接受规范的内在积极性,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是非观念、杜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激励机制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首先设立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对在教育,师德修养等方面的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奖励。使该奖项与同级教学科研奖励享受同等待遇。调动教师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将师德考核指标量化并与个人自评、学生测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评定相结合,增强考核过程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师德考核优秀的教师应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奖优罚劣以促进师德师风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完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着力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客观环境,完善“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是学校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要注重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将学校面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延伸到家长,指导家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结论

  抓好高校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有助于增强教师自身的免疫力,抵制物质诱惑,心无旁骛,坚守教育岗位,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抓好高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有助于使他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投入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3

  浅谈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自古以来对教师的定义有着明确而精准的诠释,教师通过对知识较深的掌握,对道德和法律较高的理解,并且以传播知识和塑造道德理念为己任,从而对社会输送人才和传承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高级人才的基地,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教师是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人们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比任何职业道德的要求都要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离不开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这也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但是随着经济化大浪潮的冲击,在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如个别青年教师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严重、极大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大力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水平,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紧迫性的任务。

  一、高校青年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大量的教育实践来看,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都能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但不可否认在青年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 1

  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

  自古以来人们视教师为圣人,将学术领域尊为纯洁的圣土,容不得学术作品有半点瑕疵。但是现实情况是,媒体报道的关于高校教师剽窃,抄袭,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尚存在,高校少数青年教师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学术研究的歪风,玷污了学术殿堂。

(二)敬业精神不足,功利思想浓厚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越来越浓厚,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下滑,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教师的课时增多,在课时津贴等项目的驱使下,部分青年教师承担过重的教学任务,为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疲于应付工作量,忽视教学质量,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含金量降低。另有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展副业,将精力主要放在经营副业上,而将教学放于次要地位。

(三)理论知识积累较多,实践经验缺乏

  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学历都在硕士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专业基础扎实。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课堂讲课内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宽度。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才能发挥。

  二、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看,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和自身修养,才能担负起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

(一)教师得从心里去爱学生、爱事业。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教师的关爱不仅是对心灵的呵护,更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知,如果教师不热爱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逆反,情感上裂痕、意识上障碍、品德上滑坡,智慧上压抑。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之爱,是他们的甘露、源泉,是动力,是发动机,有激励、感化、调节的功能。教师之爱,能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能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不足,能促使他们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对受挫的心灵产生蔚籍。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爱就是师魂。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二)教师应该勤于学习、不断充电,不断开拓和创新自我。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自律自爱,持之以恒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功”,“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进取。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投身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切实转变教学方法,还自主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合作、讨论、轻松愉悦之中获取新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

(三)调整心态,乐于奉献。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如今,由于社会对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工作任务的繁重,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少数教师产生了对工作的厌烦情绪,工作热情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作为教师,要学会克服自己工作中的困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师价值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双赢。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韩愈明确提出“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即“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它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受塑造人的心灵的特殊规律所决定。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倡导“教师以身作则”。我们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突出在教师的行为表现方面。教师应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当学生的表率。凡是教师提倡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做的,自己更不能做。以身作则还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校中,教师的仪表风度是人民教师文明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工作中有一句有

  名的格言,“即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桩是细小的,无关紧要的。”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行举止都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树立“清廉从教”的观念,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德行为学生做表率,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以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的形象去影响、熏陶学生,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

(五)坚决反对学术腐败,维护学术尊严

  当前,学术浮躁异化之风盛行,各种教育腐败与学术不端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和指责。我们必须从我做起,并把它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来抓。其一,要加强学术道德和法制教育,引导教师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真理、探求真知,通过诚实劳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在学术研究中自觉维护科学尊严,遵守学术道德,反对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粗制滥造的浮躁作风;其二,进行正确的德才取舍观教育。使教师明确: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驾驭统帅才,才充实丰富德。德才兼备为之圣人,才德兼亡为之愚人;德胜才为之君子,才胜德为之小人。自觉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抵御弄虚作假的学术歪风;其三,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事分配制度、人才评价标准和成果评估体系,形成有利于净化学术空气的制度环境。

  总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抓好高校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有助于增强教师自身的免疫力,抵制物质诱惑,心无旁骛,坚守教育岗位,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抓好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有助于使他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投入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今面对高校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立足长远,从我做起,持之以恒,努力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传统,从而真正成为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常思为师之道,常存育人之责,常怀爱生之心,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体现价值。教师职业有其苦,但更多的是乐,看到学生的成长、成就,就是教师最大的快乐,这种幸福感是很多其他职业不能比拟的。

  单位:实验中心

  姓名:王瑾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