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留言》读书心得3篇(生命该如何寄托读书感)

时间:2022-06-26 20:53:19 心得体会
  • 相关推荐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生命的留言》读书心得3篇(生命该如何寄托读书感),供大家阅读。

《生命的留言》读书心得3篇(生命该如何寄托读书感)

《生命的留言》读书心得1

  随着暑假的到来,我也关心起爸爸的书架子来了。我知道这一本本被爸爸如视珍宝的书对我来说还很遥远,但我还是带着许多好奇挑选了一本,《生命的留言》?咦,听起来好象很深奥,不管了,先去听听作者讲述的故事吧。可等我耐心地读完以后,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生命的留言》,作者陆幼青叔叔,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他事业有成,可无情的病魔却毫不留情地夺走了他幸福生活下去的权力。处于生命边缘的他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强忍着病痛无情的折磨,甚至在呼吸都困难的情况下,还每天不离电脑,把他对生命的那种渴望和眷恋都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在经过了60多万次的敲击之后,终于完成了《生命的留言》。

  在《生命的留言》里,我可以感受到陆幼青叔叔对自己不久之后便要离去的无奈;对不能孝顺自己爸爸妈妈的惭愧;对自己年幼女儿的深深歉意:他不能像其他的爸爸们一样,牵着女儿的手去散步,给她讲《白雪公主》故事。他有太多太多的牵挂……读着那一声声叮咛,我流泪了。陆幼青叔叔多么渴望能出现奇迹,像其他人一样,健康快乐地生活着,感受生活的美好,完成自己做儿子、做爸爸的责任啊。

  抱着越来越沉重的心情,我读完了陆幼青叔叔的留言。我在为叔叔感到惋惜的同时,也深深地为自己正健康快乐得成长着而感到幸福。

  以前,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幸福,妈妈每天唠叨我的成绩,老师每天有布置不完的作业,爸爸每天加班,总是不能带我去野炊,我的书包也越来越重……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

  但是,我却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之一。每天,我都可以背着书包看着太阳从东方升起,吃着妈妈为我准备的温馨牌早餐,那是幸福的;听着妈妈的唠叨,享受着妈妈给我的这份特别的关怀,那是是幸福的;完 成着 老师们布置的作业,充实自己的知识,那是幸福的;背着越来越沉重的书包,骄傲着自己的渐渐成长,那是幸福的……

  什么是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就是幸福。我们都是幸福的一代。

《生命的留言》读书心得2

  当我翻开《生命的留言》的那一刻起,我就预感了自己在读它时必定会陷入沉思。

  书中,陆幼青所写的不是重病者的病苦呻吟,或是一个生命垂危者在临死前刻意摆出的阳光姿态。他所写的,是一个生命即将划上句号脆弱而坚强的灵魂最最真实的感触。很敬佩陆幼青在书中的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

  字里行间无不展示出理性的思考和真情的流露。这句话像是对我们这些还将在这个世界上延续生命、燃烧生命、放飞生命、体味生命的人说的一句真心的忠告,更像是陆幼青为自己为时不多的最后一段日所定下的最后一个人生目标。在他这本日记体的书中,他以自己最后的方式写下了眼中的诸多事物。有留恋,有感怀,有期望,当然,也有叹息。

  我想,陆幼青是明智的。于已于人,都是如此。他没有像其他病人一样躺在病房里以痛苦的表情向护士要止痛针,也没有整天绝望地望着天花板目光呆滞地扳着手指头数日。这里,支撑着他的,应该就是他的欣赏,他的写作。在生命的最后几千个小时里,他选择的是如此丰富的度过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刻。

  那天,在报纸上看到了陆幼青的照片,这张照片让我在心里疼痛了好久:几个惨不忍睹的恶性肿瘤肆无忌惮地攀爬在陆幼青的脖上。但让我欣慰让我震撼的是陆幼青的微笑:他坐在一片颓废的看破红尘似的微笑,而是一个生活的强者在眷恋热生活的同时,留给世界的最灿烂的一片阳光。

  记得陆幼青在书中有一段关于“死亡印象”的文字。有一个人站在河边,河对岸是一幢华丽的欧式建筑。建筑里的每扇窗里都亮着灯。那个人在河边不断徘徊,注视着对岸建筑里闪耀着的灯光。突然间,那灯开始整齐而有序地一盏盏熄灭,像是在举行一个仪式。终于,最后一盏灯灭了,河对岸一片漆黑——有人死了。

  这似乎是一段凝重的文字,但我很喜欢。因为它仿佛让我清楚地看到了生命的过程。的确,我们的生命就像那一盏盏亮着的灯;而死亡,就像灯灭后的一片黑暗。生与死,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这也是我们永远也无从逃避无从选择的两个主题。

  但是,陆幼青的文字让我明白了:尽管我们最终都将面对死亡,面对消失,至少,我们生命中会有亮着的灯。生命可以闪耀,虽然时间不长,但很美丽。

  读着《生命的留言》,感觉到自己仿佛正站在河边不舍地凝望那些属于陆幼青生命建筑中的灯正一盏盏地熄灭。

  一直很喜欢王菲那首《百年孤寂》中的一句话: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生命是短暂的,几十年的生命对于世界苍老的年轮甚至可以说是稍纵即逝。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不是整天绞尽脑汁去苦思如何增加我们生命的长度,而是要让自己真正活出存在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之灯亮得更多,更绚烂。

  所以,对于陆幼青先生,我不会为他而哭泣。因为,近四十年的生命已经相当丰满,他已努力而成功地活出了自己的价值。他的《生命的留言》将激励更多的人去把握去创造自己美丽人生。

《生命的留言》读书心得3

  起初是因为无意中获悉有一名叫陆幼青的癌症患者在自己的病痛再次复发时,居然仍以坚强的毅力写下了这本被称为《死亡日记》的书,心中对其的坚强与乐观万分敬佩,又恰巧赶上了寒假,于是下定了决心要好好看看这本书。

  全书的内容涉及面相当之广,虽然每天的病房生活是那样井然有序,但细心的作者依然能发现无尽的新奇,或许是静思的时间增加了,一些平时让我们无从记起的人,事物,经作者之笔下写来,竟然也显示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从日记的第一篇起,作者就表示要“写真实的日记”,因而在接下来的每片日记中,我没有看到任何华丽而空洞的“美文”,却清楚的感受到隐藏在那些铅字中的朴实情感。有感悟,有快乐,有固执……总之,在没有“做作”存在的交流中,我体会到了一种渴望已久的亲切感和真实感。

  年仅三十几的陆幼青已经与癌症奋斗了将近十年,期间他娶妻生女也曾享受过人生最大的幸福,但在写这本日记时,他几乎已经到了可以预料自己死期的阶段,而他的妻子还年轻,女儿也尚小,这都是让他无比牵挂的,我们可以在不少日记的字里行间里清楚的感受到他对妻女强烈的爱意,以及对生的深切的渴望。

  即使他在书中明确表明自己对死亡的态度——坦然面对。他就像一个无畏的战士,有着与病魔斗争到底的决心,还能不断鼓舞那些丧失信心的癌症患者。对于这样一个病人,相信我们会感动,会敬佩,而决非产生一种同情心,因为他不是一个生活中的弱者,起码在精神上不是,甚至比许多健康的人过得更好。

  书看完了,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活原来并不因为每天两点一线而变得枯燥,乏味,第一次让自己在平凡与伟大中找到了平衡的支点——自信。

  第一次有了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因为有自己,所以变得很精彩。“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活的勇气。”珍惜现在,珍惜拥有,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