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感悟4篇(中国十大感动人物朱彦夫观后感)

时间:2022-11-24 18:35: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感悟4篇(中国十大感动人物朱彦夫观后感),供大家赏析。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感悟4篇(中国十大感动人物朱彦夫观后感)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感悟1

  抗美援朝期间,朱彦夫所在的部队奉命入朝。1950年12月,在朝鲜长津湖争夺二五〇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5摄氏度的严寒负责阻击任务。天上的飞机不停地轰炸,地上的大炮不断地轰击。美军每天对阵地发起数十次集团冲锋,山头被削去几十厘米,捧一把地上的土就有十块弹片。反反复复的阵地争夺后,全连的战友相继牺牲,二五〇高地上只剩下遍体鳞伤的朱彦夫一人。面对着敌人的再次冲锋,朱彦夫把三挺机枪压满子弹,不停的换位射击,死守阵地。而就在朱彦夫再一次给枪上子弹时,眼前突然“扑嗵”落下3颗手榴弹。他迅速抓起一颗扔向敌人,又抓起一颗刚扔出几米,紧接着,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眼前一道火光,随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钻心的疼痛将朱彦夫从昏迷中唤醒,身体已被飘落的雪花掩埋,他想放声喊,但没喊出声。想伸开手,手指早已被冻坏。他一次次用冰冷的拳头猛搓双眼,想把挂在脸上的东西拔掉。饥渴之下,他索性将这个冰凉的异物吞下,后来他才知道,那是被弹片炸出的左眼。出于对生命的渴望。朱彦夫咬紧牙关,辨别一下方向,开始在冰冷的雪地上挪动躯体向前爬行。不知爬了多久,又昏迷了多少次,朱彦夫被两名志愿军战士发现救起,几经周折,搭上了回国的汽车。

  在长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朱彦夫先后进行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流出体外的肠子被塞了回去。因为严重冻伤,双腿从膝盖下被截去,双臂手腕以上被锯掉,除了成为空洞的左眼,右眼的视力也下降到0.3,成了一级伤残军人。

  在长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朱彦夫先后进行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流出体外的肠子被塞了回去。因为严重冻伤,双腿从膝盖下被截去,双臂手腕以上被锯掉,除了成为空洞的左眼,右眼的视力也下降到0.3,成了一级伤残军人。

  苏醒之后,朱彦夫痛苦至极,多次想到自杀。想绝食饿死,护理人员就硬往他嘴里灌食物。想偷偷跳楼,因为没有手脚,不高的窗台他怎么都爬不上去。谎称失眠骗来安眠药,可连吞8片也没能把自己“解决”掉。最终,医生的一句:“你的命是我们用几个月的时间,硬从死神那里夺回来的,你有什么资格去断送?自杀就是叛党叛国。”将朱彦夫点醒,铁骨铮铮的汉子这才决定,要为党,为国家,为死去的战友活下去。

  1952年,伤势稳定后,朱彦夫被转入山东荣军休养院特护疗养休息。不甘于自此成为一个躺在床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人,朱彦夫开始刻苦锻炼自理能力,并软磨硬泡的想要回到自己的故乡沂蒙山区,为家乡的父老尽点力。1956年,朱彦夫最终如愿以偿,回到了故乡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感悟2

“一个连的消亡在战争史上算不上什么,可要想把这壮举记录成文,传给今人后代很有意义……”朝鲜战场上,连指导员的临终托付,朱彦夫始终铭记在心。

  从张家泉村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原以为朱彦夫能就此放松下来,过几天悠闲日子,可他又把主要精力放在宣讲革命传统上,决定把战友们英勇作战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写成书,教育后人。

  1987年,朱彦夫让儿女买来笔墨纸张,参考书,坐在床上,用一双残臂向《极限人生》发起了进攻。

  一开始,朱彦夫先把棉被叠成方块,把两腿放在上面,再把写字板放在大腿上,然后用嘴含着笔写。口水经常顺着笔杆往下流,浸湿了稿纸,写不了几个字,眼睛就疼得难受。后来,他就嘴、臂并用,每天能写几百字。

  冬天写作,他只能披着衣服,让两只抱笔的残臂裸露在外,经常冻得失去知觉。双臂夹笔用力时间过长,伤口处被磨破流出血水,他就把消炎药片碾碎,敷在伤口上包扎一下继续写。夏天炎热难耐,朱彦夫在床上抱笔疾书,写不了几个字,两臂就汗水淋漓,他只好不断地用毛巾擦,一个夏天下来,不知多少汗水和血水浸到稿纸上。

  不会写小说,他就“啃”下了100多本中外名著给自己积累经验。常常为了斟酌一个字一个词,他一查字典就是半天,几年间4本字典被他舔烂。为了构思一个情节,他常常茶饭不思,发呆到深夜。有时想的出神,嘴上叼着笔被他当成烟去点,有时因为陷入沉思,掉下的烟灰引燃棉被,直到冒起浓烟才回神发觉。

  看到父亲写作苦,儿女们不知多少次要求他口述,帮着他记录,但这个倔强的战士拒绝了,他认为这样一来就跟自己的小说隔了层什么,表达不出真情实感,也对不住长眠的战友。

  由于日夜煎熬,朱彦夫视力持续下降,伤口发炎,心脏病加重。不论医生怎么劝,家人怎么拦,他始终笔耕不辍。从1987年到1995年,朱彦夫七度春秋,总共写下200多万字,在七易其稿后,1996年,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最终出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

  1996年,小说出版后不久,朱彦夫突发脑中风,经全力抢救脱险,但由于在战场上大脑曾受过伤,朱彦夫的思维不再连贯,他的口齿也不再清晰,因为偏瘫只剩下左侧残躯能活动。但他的写作仍未停止。1998年6月,朱彦夫又撰写了第二部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再次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

  2010年因心脏病发作,朱彦夫的体内被放进了5个支架。直至2014年,81岁的朱彦夫仍坚持每天看新闻、看报、做笔记。用他曾经的话说就是:“我的生命是战友们给的,是他们把生让给了我,把死留给了自己,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的今天。如果不趁有生之年去追求,就对不住牺牲的战友,活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自己宁肯将生命全部燃烧,化成灰烬。”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感悟3

  百善孝为先。朱彦夫是出了名的孝子,他不愿待在荣军医院,一是不想当“寄生虫”,二是为了侍奉娘。吃饭时,娘不动筷子,他不碰碗。说话时,娘嗓门高起来,他头会低下去。

  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翘大拇指的大孝子,却干过两件“大不孝”的事儿。

  从荣军医院回村不久,为帮村民扫盲,朱彦夫打算在自家办个图书室。房子腾出来了,买书的钱也凑齐了,可书架却没着落。朱彦夫想来想去,竟然打起了娘的寿材板主意。那时,农村老人哪怕吃不饱、穿不暖,也要早早备好寿材板。这东西,在老人眼里金贵着呢。朱彦夫刚一张口,老人眼泪扑簌簌地掉:“什么都依你,这个不依。”

  朱彦夫跟娘斗起心眼,一连几天憋在屋里,不吃不喝,妻子叫他不答,弟弟叫他不理,老娘叫他不应。最后,还是娘让了步。图书室顺利开张,他给娘磕了一个响头。

  娘去世时,朱彦夫又干了件不孝的事儿。1975年秋,75岁的老母亲患肝癌晚期。当时,沂源刚开始推行农村殡葬改革。庄稼人祖祖辈辈都是黄土埋身,哪个愿意让一把火给烧了?

  老人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把她烧了,要让她入土为安。朱彦夫哭着答应了。

  没想到,老人一闭眼,朱彦夫就让老大队长张茂兴去办火化手续。张茂兴不肯去,村里人也说,该让老英雄的母亲土葬。朱彦夫哽咽着蹦出一句话:“咱是公家的人,又是党员,咱不带头谁带头!”

  张家泉人都记得,送葬那天,朱彦夫用残臂捧着娘的骨灰盒,声泪俱下:“娘啊,儿子不孝,对不住您。等儿子到了那边,再去伺候您!”

  对自己的亲人,朱彦夫“无情”得近乎残忍。他不止一次对家人说:“咱家有特等残废这一个‘特’字就够了,绝不容许再有一个‘特’字——特等公民!”

  打从跟了朱彦夫,妻子陈希永就没享过福。上有老婆婆,下有6个孩子,加上照顾朱彦夫,她天天忙得团团转。朱彦夫当上支书后,陈希永的活儿更多了,但生产队里她几乎没缺过勤,就是怀孕期间也没落下。

“母亲是日照海边长大的,不会推独轮车,常常连人带车翻到一边。”儿子朱向峰打小就看见,母亲没有闲的时候。“后来才明白,不是父亲不心疼母亲,而是要给乡亲们一个交代,在乡亲们面前说话有底气。”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感悟4

  250高地,每一次回忆自己的故事,朱彦夫都会从这里讲起,这是他和连里30多名战士像钉子一样死守到底的地方。

  第一天,还剩19人。

  第二天,还剩6人。

  第三天,仅剩1人。

……

  这份坚守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一份神圣又沉甸甸的使命。

  如今,朱彦夫已经走进人生第81个年头,旧伤新病倍加折磨着这位坚韧的老人,但他的腰板依然挺直,用残臂敬出的军礼依旧标准。他是一名永远的战士,是一座山,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在张家泉村的南山上,朱彦夫当年和乡亲们一同填平的赶牛沟“小平原”,依然每年都在打收新粮,朱彦夫当年号召乡亲们种下的苹果树、花椒树依然茂盛,这些如今仍在为村民带来不少收入,朱彦夫的故事仍经常在村头巷尾给孩子们讲述。

  作为现任张家泉村支书,刘文合经常会去看看他们的老书记,朱彦夫有时会从日记本里抽出一张纸条给他,上面写着致富信息、项目建议等,他平时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拿给刘文合参考。虽然他因为身体原因已经从村里搬出,但心却从未离开。

“他对村里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刘文合说,其中最深刻的还是他永远创业、永远干劲儿十足、永远将百姓放在心上的精神。

  与朱彦夫相比,刘文合如今正在历经另一番事业,带领百姓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最佩服老书记的是他超前的思维。在老书记身上,我们需要比照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位年轻的带头人说。

  在这个小小的山村,朱彦夫的精神仿佛一颗种子,生根发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在想放弃的时候,人们尤其会想起。

  告别村支书岗位后,朱彦夫没有停歇,也不会停歇。他以残臂夹笔,写下了总计超过50万字的两部自传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

  这就是朱彦夫,永远将生命定格在最壮美的极限深处,一言一语中,人们感受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人活着,就得奋斗;奋斗着,就是幸福;奋斗不止,幸福不断!”

“用自己的微弱的光温,把这块土地搞得好一些,让广大群众能吃得上、穿得上,能过上温饱的日子,这也是我对广大群众的一种报答吧。有一种感恩的想法。”

“清正廉洁不是一项荣誉,也不是做给谁看的。要通过务实勤干、埋头苦干,让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

  穿越时空,这些话依旧滚烫。国家、百姓,是他永远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