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活动心得体会7篇(关于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2-11-14 18:20: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研讨活动心得体会7篇(关于研讨会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品鉴。

研讨活动心得体会7篇(关于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研讨活动心得体会1

  这个周末有幸聆听了刘松、张冬梅、钱守旺、王彦伟和杨秀清几位特级教师的精彩纷呈数学课,再一次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精湛的技艺,迷人的魅力,一次一次令我折服,一次一次让我感到自己对教学理解的不足,也一次一次让我感叹这样的学习太少。下面就和大家谈一谈自己两天的感受。

  名师就是名师,每堂课都各具特色,每堂课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每堂课都立意深刻。

  1、风趣中蕴含智慧,平实中体现深刻。

  刘松老师的课堂轻松风趣,看似搞笑,其实风趣中蕴含智慧,平实中体现深刻。课堂中妙语连珠,幽默诙谐,笑声连连气氛轻松,不经意间就将数学知识和方法沁入学生心间。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可在刘老师风趣幽默加肢体语言的点拨下,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一节课的只是在延伸,快乐在持续。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中轻松达成,学生们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真是难能可贵。

  整堂课,刘老师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者,并时刻体验着成功的快乐。数学单纯的数字与字母是苍白的、乏味的。可刘老师的“小李老师”、“您要坚持住”、“您好厉害吆”这些愉悦的话语常常让学生会心的微笑,所以融合了快乐和兴趣的数字与字母也就变苍白为鲜活。难怪下课后,学生还依依不舍,不愿离去。

  2、朴实中充满智慧,平和中蕴含睿智

  张冬梅老师的一堂《米的认识》紧紧抓住了我,让我听得身临其境,不忍错过一个细节。

  应该说,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张冬梅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而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是这堂课最显著的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纵观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她的课没有感人的情境,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热闹的课堂,有的只是朴实的语言,朴实的素材,朴实的课堂,但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那么贴近,真是润物细无声!

  3、领学生步入数学殿堂,用数学的眼光审视世界

  钱守旺老师上的《24时计时法》,在节目播报中学24时计时法,一天的时间里,你都在干什么?让学生做动作,发表看法,这样很好的诠释了数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不得不让学生们把时间和生活结合起来,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数学眼光从中猛然而生。是啊,数学本性数。从长远的利益看,它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要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种语言,学生在利用它的符号语言时会感觉它是如此简约、精确、美妙。所以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是我们数学教师教学的使命,而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观念是长此久往要做的事!

  4、独辟蹊径,水到渠成

  王老师的课朴实无华,就像一杯西湖龙井茶朴实淡雅,细细品味清香甘甜,又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设计从小处入手,细微至致,教学方法独特,课堂平实、精辟、易懂,将知识难点细化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一突破,一节课让听课老师和学生体会到水到渠成的感觉。

  课还是老课,可是每堂承载的内涵却是不同的,名师的课百听不厌,那是因为你感受到的不是它的内容,不是它的流程,也不是它的结果,而是它的立意,它的导向,它带给学生的影响。

  短短两天的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是带给我理念上的冲击却一直在持续……正如专家所言:“教师应该静静地思考,如何真正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从最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讲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是的,教育需要等待,让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静待花开,倾听花开的声音……

研讨活动心得体会2

  第xx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郑州交流研讨会于xx月xx日在xx市xx座xx楼多功能厅召开,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的培训活动。相比往届培训,地点的变了,学习条件和环境更好了,学习内容更充实了。

  我做为一名中年教师,虽然长期从计算机教学,但我并非相关专业毕业,只是在平时工作中比别人先学一步,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多数是关于软件操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内容,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此次培训内容更多,讲解更详实,涉及面更广,使我受益良多。会上,多位老师从智慧教育讲到电脑制作,从微视频讲到教育机器人,从电脑制作的美术形式讲到电脑艺术设计,从创客项目讲到3D ONE的使用,从活动的项目设置讲到指南解析,对比赛规则、流程,竞赛规则做了全面的分析。展示了大量优秀作品。让我明白了,电脑制作,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考察,更是生活和艺术的大考验。

  首先,选题方面。选题要关注社会和自然地意识、过程和成果;培养学生善于从身边的凡人琐事中发现闪光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法。其实,对于一个作品,最重要也是关键的一步,莫过于选题,只有主题积极、健康、有意义才能够实现动画的价值。因此,作品的主题,要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来、从生活中来、从社会实践中来,反映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关心身边的人与事、关心社会与科技发展的状况。在作品中要把握创意的特点,增强作品的创新性。注意用敏锐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其次是创意,多位老师一直提到,而且多次提到了“创意”。创意是一件作品的灵魂,有了独特的创意,这件作品才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令人眼前一亮的独特特性。创意来源于哪里?创意来源于对生活无微不至的观察和一丝不苟的思考,以及大胆独特的联想与拓展。从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从发现中提炼,从提炼中构思,从构思中得到所需要的灵感。

  最后,我有一点自己的小建议。如我一开始提到的,做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农村从业老师,在技术上我还欠缺很多,在培训学到了新思想,看到了新作品,但对如何制作了解太少,甚至有些就不知道怎么做。也许在这样的会上进行技术培训不适合所有人,有点浪费时间,但我盼着上级能多组织一些技术上的培训,交给我们如何操作,怎样制作。

研讨活动心得体会3

  20xx年5月17日,我有幸被界湖中心校推荐参加了在临沂一小举行的《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活动中观摩了宋运来老师和魏星老师执教的两节作文课,并聆听了他们的作文教学方面的讲座。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直观的、生动的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堂,内心既紧张又兴奋,眼睛一直凝视着执教老师和学生,手在笔记本上不停地记录着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两位专家的课堂或生动幽默或简约朴实,却殊途同归,归于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忠诚,归于对学生的爱,归于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召唤。

  宋老师的课激情四溢,师生交流中充满了幽默睿智的问答,教师善于创设一个跌宕起伏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口语交流和写作动力思维,注重了对作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唤醒。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宋老师的作文讲评课的处理,看似夸张,其实恰恰他是从儿童的眼中心中看作文的角度出发,爱与鼓励会使孩子们走得更远,并会将爱与鼓励传给更多的人,直至我们的社会。宋老师的讲座同样是激情四射、热情洋溢,他从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动力方面,从当前语文教育的现状的根源到改良现代语文教育的对策方面,提出了一些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的观点,既发人深省,又有可操作性。

  魏老师的课就像一条澄澈的小溪,缓缓的流淌着,澄清的能让学生能顺着溪流照见自己的影子,流着流着就流进了学生的心田,从而激发出学生无尽的潜能。魏老师的课堂设计非常简洁,教学效果——学生的出色表现,引来一次次参加观摩教师自发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学生精彩表现的肯定,也是对魏老师高超的教学能力的钦佩。魏老师的讲座从儿童思维入手,对教师作文教学设计技巧方面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引导,对教师与学生思维的广度、宽度、深度,进行了拓展,八对关键词的解读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两位特级教师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两堂课两个讲座,像一枚石子抛入水中,在大家的心中掀起层层的涟漪,更像岸边的灯塔,指引着大家在茫茫大海中迷失的航向。我想参加学习培训的意义正在于斯,外延远远大于学习内容,思索远远多于所见所闻。

研讨活动心得体会4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领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移植成功实践经验。蒲汪小学于4月10日开展了英语教师外出听课学习 “回校移植课”交流、研讨活动。该校的副校长徐成年、教研主任徐国友及全体英语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宋美莲老师执教的一节英语口语教学课。宋老师根据外出听课学习的感悟,合理移植了一节外教Sam老师的口语教学课。她精心整合利用所学习的内容及方法,将自己学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感悟融入课堂中,实现资源共享,也促使自己从模仿走向创造。课堂上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体验中享受英语课堂的真正魅力,为大家展示了一堂有激情和活力的示范课。灵动的课堂既培养了学生的对英语的爱好又唤起了听课者的求知欲望。课后,与会人员借该堂课这一平台进行集中评议,共同探讨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性的办法。

  开展外出学习移植课活动能让教师在比较中学习借鉴名师的成功做法,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生成自己的教学思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据悉,数学外出学习教师的移植观摩课活动也将在近期举行。

研讨活动心得体会5

  有幸参加xx成功中心(梧山校区)数学研讨活动,一睹蔡荣鑫副校长课和颜丹清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演绎,更再次聆听到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蔡福山主任的精彩点评,让我对数学核心素养以及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收获满满。

  一、 精彩的课堂,深刻的思考

  1.蔡副校长从折纸比赛开启,于无痕中复习了旧知(分数的意义),为新知探究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1)法理相融,注重思维的直观性(物化理解算理)。

  让学生通过折纸地方式将抽象的算理形象地呈现,学生清晰地认识4/7÷2就是4个1/7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2个1/7,同样4/7÷3也是通过直观的面积图帮助理解,完美地实现了法理相融的运算教学。

  (2)知识的联系性——迁移建构算法。

  乌申斯基曾言: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本节课蔡校长将比较淋漓尽致地展现,比较4÷2和4/7÷2;比较4/7÷2和4/7÷3;比较4/7÷(2、3、5、6)算式中不与不变的规律,逐步抽象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化规律,并最终实现符号化的理解。

  (3)在难点处充分沉潜教学。

  2.颜老师作为只有两三年教龄的老师课改特别地棒,课堂教学不疾不徐,让人觉得亲切自然。注重算法多样化,并注重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算理,教学也非常细腻,比如当学生拨计算器时从十位拨起,及时引导学生应该从个位拨起,防止负迁移等。

  二、精准的点评,有力的引领

  而福山老师的点评似乎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更为明亮的窗户,让我们对这两堂课、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地有了更深的思考、更美妙的体悟。

  福山老师从核心素养谈起,谈到中共中央的顶层解析:核心素养就是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谈到高中数学已经确定的核心素养;史宁中教师有关核心素养求实的三句话解析;更认为核心素养是知识、方法、思想的种子。

  结合教师课堂,给出很好的建议,如可以通过一组除法算式(400÷2 40÷2 4÷2 4/7÷2 )的比较,让学生发现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单位;注重方法的沟通,这样方能实现法则越来越少,道理越来越简单,让学生明白有什么道理,和什么相通;比如方法多样化中不必面面俱到,毕竟有些方法是可遇不可求的,教师要有所取舍;比如实现数学生活化的同时,也可适当的故事化。

  总之,本次互动为我们积蓄了更多的养分和力量。

研讨活动心得体会6

  今天参加完“小学语文新课标精讲解读高效课堂教学引领研讨活动”的学习,我感觉受益良多,专家们风趣的讲解,令我印象深刻,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我们一套全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但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10多年的课改实践,我们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实践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和不解,许多地方的老师还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的大讨论。

  国家出台了《20xx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许多培训机构的老师和一线的小语教师都纷纷从网上下载来学习,但自学终归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大家都盼望能有机会早点得到专家的分析和讲解。正在大家渴盼之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组织了这次20xx年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培训,这次培训就犹如炎热的夏日突然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让人顿感欣慰,真是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难怪老师们的参训热情如此之高涨。

  这次新课标解读的主讲人是五位特级教师,她们都是具有一线丰富教学经验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研究的资深教师。尤其是黄毅老师的讲座《落实课标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我记忆犹新。

  黄老师一上讲台,没有大谈学习新课标的重要性,而是聊天式地进入讲座,他首先给大家展示了这次新课标的几个组成部分,然后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给老师们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每一个部分讲完他都会给出时间和大家互动,也许因为他不像一些以前培训时遇到的大家、名家给人高不可攀的感觉,许多老师很快地和他进行互动,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黄老师现场都用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进行解答,几度使现场气氛很活跃。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新课程的精髓,黄老师利用大屏幕采用比较法、数字法等多种方法讲解,让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这样能让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一些关键的部分则结合他所听或所上的课例来逐一剖析,使大家一下子就茅塞顿开。在提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他反复提出,现在的小语教师们一定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多阅读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同时希望老师们要让自己的精神不断成长,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与此同时他还介绍了他自己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一些体会和做法,让大家收获很大。我觉得高素质的主讲人和灵活多变的互动模式是这次培训成功的关键。

  总而言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走出新的一条道路!

研讨活动心得体会7

  国地震局机关团委于 11月12日到13日在北京十三陵组织了青年创先争优研讨活动,通过个性化自我介绍、争先创优先进经验交流、户外拓展活动等形式,促进了机关青年同志之间的感情,使青年同志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等有了更多的了解,有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了广大青年同志创先争优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此次活动拉开了中国地震局机关青年创先争优活动的帷幕,对于今后更好的开展青年创先争优活动,我有以下一些想法:

  1.将落实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思想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

  要使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最关键的就是要结合工作岗位开展活动,把切切实实做好工作、高效完成工作作为落实创先争优活动的标准之一,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对于青年同志而言,要做到在工作中能够借助扎实的业务知识对具体的业务做出准确的判断,在执政中能够基于相应的法律知识规范自身的行为,在危急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化解困难,还需要一个深入思考、不断实践的努力过程。机关党委、团委在青年同志的成长过程中应当发挥积极作用,经常性的组织最新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讨论、指导青年个人成长规划、组织青年同志定期的思想、工作情况的汇报与交流,协调相关业务司室推进法律知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地震科技等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增强青年同志的防震减灾意识。

  2.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调动青年的积极主动性

  创先争优活动是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体现,通过大力提倡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对业绩突出的青年进行有力、有效的奖励和表彰,激励青年同志都去创先和争优,都愿意为防震减灾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一方面,党委、团委要不断的完善考核标准和考核机制,使评选出的模范具有典型意义;另一方面要扩充宣传平台,使更多的青年同志有展现自身的机会,结合到具体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分期不同的主题、不同的侧重点开展先进模范事迹的学习,例如可以分别开展系统内、外先进模范事迹的学习活动,采取先进事迹报告座谈会、先进事迹研讨会等形式,使青年同志了解认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把青年同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

  3.不拘一格,多样化、多途径的创先争优

  青年同志有活力、有激情、有思想,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结合青年同志的特点,活动的开展可以多种多样,更多的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在活动形式上,除了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还可以采取趣味运动会、有奖业务知识竞赛、创先争优汇报会、户外拓展等形式;在活动的参与人员上,既可以有地震系统内的青年同志,也可以适当的邀请部分领导同志和外系统的同志参加;在活动内容上,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活动主题,分期安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