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名著的读后感3篇(读背影的读后感800)

时间:2023-02-12 15:47: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背影名著的读后感3篇(读背影的读后感800),供大家参阅。

背影名著的读后感3篇(读背影的读后感800)

背影名著的读后感1

《背影》是朱自清爷爷在上个世纪20年代写的作品。虽然时代离我们很久远,但仍能感觉到他们父子间那浓浓的感情。

  最使我感动的是父亲对儿子那质朴无私的爱:“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貌。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再向外看时,他已经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每次读到那里,我都会被那深深的父爱所打动,情不自禁潸潸地流下了眼泪。作者虽然已经20岁了,但父亲总是为他做这做那,在父亲眼里,儿子始终是最重要的。

  由这我联想到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我的父母对我何尝不是这样,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走进校门……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和每一点提高中,不都蕴涵着父母的哺育之恩吗每一天,当我还在睡梦当中,妈妈早已起床给我做好了早餐,为了让我多睡一会儿,总是在最终一刻才叫醒我。午时,父亲和母亲带着一天的工作的疲惫准备好晚餐,吃完饭后,陪着我做作业,了解我的学习情景,无时无刻地关爱着我。

  读了《背影》一文后,我对父亲、母亲、父爱、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两句诗,真真切切地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不管我长多大,离家多远,都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背影名著的读后感2

  朱自清的《背影》,让我潸然泪下。和许多读者一样,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片段:一是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给儿子买橘子;二是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写得平静自然,我们吟于心间,不能不为之感动,为之心痛。那个时候,朱自清已经是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了,虽然处在兵荒马乱,条件艰苦,有不安全的隐患,但他完全能够自我照顾自我。可是在父亲的眼里,他仍然是个孩子,需要关照的孩子。他对儿子的那种关怀,总是那样无微不至。这篇表达父爱的传世之作,令人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都会令人热泪盈眶。泪光中就会想起自我的老父亲。

  在我的记忆中,陪伴父亲上下班的总是那辆修了又修的自行车,为了那点微薄的工资,父亲总是穿梭在一条来回四五十公里的路上,不管风吹日晒还是严寒酷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周六,母亲总是在等待中度过,有时等到我们吃过晚饭,等到星星挂在天上……母亲坐在灯下,一边纳鞋底,一边听着。熟悉的脚步声近了,母亲赶快跑到门口,掀起门帘,父亲满头大汗,车子前把和后座上都挂满了东西。这时母亲就开始唠叨:不能早点,孩子们都睡了。每每这时,父亲总是一边跟母亲搭话,一边一件一件卸下车子上的东西,嘴里还念叨着:这是发的大米、这是油、这是给孩子们买的吃的等等之类的。

  父亲实在太辛苦了!但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抱怨过。如今我们姊妹几个都长大了,父亲也退休了,弟弟妹妹们一个一个都出息了,按理说父亲应当歇息了,可是他仍然闲不住,家里的几亩地让别人承包,父亲说什么也不一样意,他说农民不能丢了土地。腰弯了,背驮了,头发也渐渐花白了,这就是我的老父亲。辛苦一辈子!朴素一辈子!为了儿女操心一辈子!

背影名著的读后感3

《背影》讲述的是朱自清最终一次和父亲相见的场景。

  朱自清的父亲,一位矮矮胖胖的,对孩子照顾周到的父亲。在那时,朱自清要去北京打工时,他的父亲为他想得多么周全!为他找了个茶房,又千叮咛万嘱咐。文中描述到:“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又说:“但他最终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最终决定还是自我送我去。”从这能够看出朱自清的父亲对朱自清很不放心,在他的眼里,朱自清永远是一个小孩子。

  但朱自清还是“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我插嘴不可。”“诶,我此刻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以前好像对他父亲对他的爱并不关心。

  但文章后面朱自清两次落泪,那时,他才体会到父亲对他的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看到那里,我被朱自清父亲无私的爱感动了。为了给儿子买橘子,父亲挺着那肥胖的身体,穿过月台。对于这种胖人来说,从月台上一上一下是很不容易的。

  原先这就是父爱,不必言说的父爱,细致入微的父爱。朱自清两次落泪就是因为他感受到了父爱。每个人都拥有父亲,都有权利感受到父爱。如果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父爱,就会觉得父亲是多么的伟大。父爱不常挂在嘴边,但藏在心里,表达在行动上。父爱没有母爱温情,但一样是暖流吹进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