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列传读后感3篇(读李斯列传有感)

时间:2022-11-23 19:39:56 读后感
  • 相关推荐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李斯列传读后感3篇(读李斯列传有感),以供借鉴。

李斯列传读后感3篇(读李斯列传有感)

李斯列传读后感1

  品李广

  太史公会遭受腐刑,是因为为李陵说了不平之语,而《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便是李陵的爷爷。像李陵一样,他也是一位功绩卓越的大将军。而司马迁也将自己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了这个人物上,这才有了《李将军列传》中的那个鲜活的李广。

  李广是个骁勇善战、精于骑射、处变不惊、胆识过人,具备天下无双的军事才能;且轻财爱士、诚信寡言;终生不遇、白首为封却依然转战疆场,尽忠报国。这是一个极富个性、栩栩如生的“飞将军李广”。

  杀霸陵尉,表现他负能使气的性格;与望气者王朔的对话,又体现其对自身命运偃蹇的愤郁不平。他一生经历的大小七十多次战役,其中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从卫青击匈奴,司马迁给以详尽描述,又穿插其他经历和遭遇,从而在突出重点的同时,较完整地展示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使人物饱满生动,个性鲜明。

  在文章的记叙中作者倾注了对一代名将出众的军事才华与高尚人格的衷心仰慕及对其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寄予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对汉统治者嫉贤妒能、任人唯亲、赏罚不公的黑暗世道则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与愤慨。

  不管历史上各个史学家对李广有什么评价,在本文中的李广是一个临危不乱、胆识过人、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的人,他治军简易,号令不乱的独特人格魅力是我不禁为之倾倒。但是,和其他人相比,李广他功高赏薄、终生不遇、白首未封,实在是可怜,最终还落得个自杀身亡的悲惨下场。在司马迁的这些叙述,是充满了沉重感和沉痛感的。怀才不遇是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而李广则是其中很有典型意义的一个,难怪司马迁会对他倾注这么多的同情之泪了,帝王家的刻薄寡恩司马迁也感同身受。

  李广出身寒微,完全靠善射和英勇征战而升为将军的;卫青、霍去病则都是外戚,靠裙带关系而青云直上,虽说他们也建立了不小的功劳,但是他们的升迁是那么的频繁和快速,甚至卫青的孩子还在襁褓之中就被封了侯,这不能不说是因为是外戚的缘故。李广仁爱士卒,出征打仗时,碰到缺食少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对士卒可谓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而霍去病则不然。李广出征时,所率领的兵马往往很少,装备也非常差,出征的路线也不好,战斗常常打得十分艰苦,回来以后不是无功就是功罪相当,有些时候还罪大于功,只好以钱赎罪,或被免为庶人,最后不仅封不了侯,还落得个自刎身亡的悲惨下场。

  实在可惜??

李斯列传读后感2

  紫竹儿子的原创

  今天我读了《史记》当中《李斯列传》这一部分,我对李斯的人生经历深有感悟,李斯列传读后感。

  李斯是楚国人,当时只是一个地方小官。有一次,李斯发现厕所里的老鼠,生存环境非常差;而粮仓里的老鼠,生活环境特别好,有着吃不完的粮食,于是李斯感慨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耳。”意思是说,一个人是不是有才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平台。

  于是,李斯就把官辞了,投奔了当时齐国一位大师,这位大师就是大名鼎鼎的荀子,李斯跟荀子学习帝王之术,也就是如何治理一个国家的道理,读后感《李斯列传读后感》。过了一段时间,李斯觉得自己已经学有所成,应该找一个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去当时最强大的秦国。

  李斯到了秦国之后,投奔到当时秦国最有权势的吕不韦门下,吕不韦很快就发现李斯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就把他引荐给秦始皇,于是,李斯终于有了施展自己理想抱负的平台,在秦国消灭诸侯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觉得李斯是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人,他从老鼠哲学中受到启发,并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付诸行动,辞官投学,努力提升自我的能力,最终在秦国统一中国这个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人生好戏。

  我感悟到:一个人首先有心存远大志向,然后付诸行动,通过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才能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相反,如果一味好吃懒做,只能让理想变成梦想和空想。

李斯列传读后感3

  读李斯列传有感

  李斯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读过《史记》后,我最感兴趣的人物之一。

  李斯从一个平民直到成为中国第一个皇朝的丞相,自有他过人之处。他有的他的人生哲学。他说: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他觉得一个人地位低又贫穷,是很悲哀的事。很多人视富贵如浮云,不是他真看不上富贵,而是他能力达不到而已。这话说得尖锐,也有部分道理。然而把人生目标仅设定在荣华富贵上,也是他最终结局凄惨的原因。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他年轻的时候。他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作为还是没作为,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李斯由此受到启发,来到秦国。没错,对于李斯来说,秦国的确是展示自我的一个超级平台,他努力提高自身阶级等级也不失为有志之举。不过正是他的老鼠哲学根本影响了他的人生。

  首先,我认为他的部分思想是正确的,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使自己处在有利位置和环境,用现在的话说要有一个能发挥、能展现的平台。孙子兵法里有这样一句:“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意思是湍急的水,飞快地奔流,以至能冲走石头,这就叫“势”。假如水在一处小坑里,那就是死水,是掀不起波浪来的。我们都应该受到启发,在干一番事业前,也要为自己造一个“势”;要想有吃有喝,你就要到粮仓去,而不是到厕所去。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穷山僻壤的农村孩子,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刻苦学习,高中榜首,一举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样的例子我们身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

  然而在他的思想中,也有着过激的一面,那就是为了功名利禄而不择手段。害死韩非子,接受赵高的提议,帮助秦二世篡位。以至于后来受到赵高的陷害,被秦二世处死,腰斩并被夷三族,死得相当惨烈,这里固然有李斯本人的责任,后人为此有点鄙视李斯,说李斯是“以鼠为志”难免没好下场也是情理之中。这和当代的主流思想不谋而合。其实在浮躁的社会,大家的焦点都集中于富贵的光环上,很少关注为赢得富贵而付出的代价。如果一个人为了富贵丧失自己的人格和道德,那么他最终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富贵于我如浮云。重点在不义二字。如果不信,看看史书,繁花落寞之后,多少人求为普通人而不可得就知道了。

  尽管他此前协助秦始皇平定六国,建立秦帝国,为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距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在继续着,但是他却一直都没弄明白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意义所在。在他看来,他做的这些只是他追求权贵的一种方式,这一点从他后来阿谀奉承秦二世的时候不难看出。

  没错,一个有抱负的人应该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舞台,但是找到舞台之后能否有所作为才是人生的重中之重。人虽然是动物,但毕竟有别于动物;动物往往只会享受别人的恩赐,而人却可以为自然、为社会创造价值。更何况荣华富贵正如曹老先生在《红楼梦》中所说,荣誉自古周而复始,此非个人所能保常。与其等到物极必反陷入历史的洪流,还不如顺势而为,接受历史的选择——功成身退。否则,“粮仓”倾覆,“硕鼠”安在啊?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