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停车难调查报告3篇(老旧小区停车难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12-21 21:54:57 调查报告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区停车难调查报告3篇(老旧小区停车难的调查与思考),以供参考。

小区停车难调查报告3篇(老旧小区停车难的调查与思考)

小区停车难调查报告1

  石井小区停车难问题怎么解?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车主为停车难而烦恼,不仅公共车位数量有限,就连家门口的停车位也很紧张。玉城街道石井小区因修建年代久远,当初规划的停车位早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一直存在停车难问题。

  两年前,石井小区业主委员会曾向我县有关部门申请在小区内修建停车场,申请获批后,却因少数业主坚决反对,所以工程迟迟无法动工。时至今日,小区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大多数业主翘首期盼停车难问题尽快解决。

“能停的地方都停满了”

  走进石井小区的正门,一眼就能看到一块写着“咽喉之地,通道两侧不要停车”的告示牌立在通道的东侧。不过在11月28日上午10时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通道旁依然停着五六辆车。

“这个牌子也没什么用,一些业主的车实在没地方停还是照停不误,我们上去劝也没用。”福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保安队副队长何祥林无奈地说,小区大约有530辆车,而停车位只有68个,每天要挤进300多辆车,能停的地方都停满了。

  记者在小区内看到,除了几条较为宽敞的通道,楼房和绿化带之间的过道上也停着几辆车,“这些停在过道里的车进出很麻烦,如果靠近路口的车不动,他们就进不去也出不来。”何祥林说。

  采访中,不少业主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停车难问题。“我和爱人上班时间比较早,经常被堵在里面出不来,有时就叫物业人员帮忙叫车主把车开走,不过也不好意思总是麻烦人家,就去打的了。”业主汪先生住在小区最靠里的那栋,但每次他都选择把车停在宽敞的通道上,“遇到下雨、手上拎着很多东西的时候,宁愿自己麻烦一点,也不想到时被堵在里面。”

“晚上别说车开不进来,自行车也推不出去,已经堵到这种程度了,住户之间也会为了停车问题发生争执。”业主吴先生说。

“停车难要尽快解决”

“公共资源应该为绝大多数群众服务,不应该因为少数人的利益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据石井小区物业委员会主任吴倬汗介绍,两年前我县决定财政拨款,规划出一部分公共场地解决停车难问题。通过公示规划方案和图纸,绝大部分业主同意了将小区东门的两片绿化带进行改造,增设停车位的决定,但也有少数业主反对。“希望我们能尽快把反对的人思想工作做好,也能争取到部门的支持,解决困扰业主多年的停车难问题。”吴倬汗说。

“车没地方停还是次要的,关键是通道都被堵了,消防车、120急救车也进不来,到时发生什么事情怎么办?”业主吴先生说,“这个事情要尽快解决。”

  吴先生并非杞人忧天。据了解,去年,石井小区曾发生过一起煤气泄漏事件,消防队的小型车辆也没办法驶进,幸好事件并不严重,才没演变成大事故。

“我是强烈要求改的,天天这么挤着不是办法。”业主林先生表示,小区里的一些住户在绿化带种菜、养花、晒衣服,草坪也被损坏了,把绿化带改造成停车场不仅能增加停车位,也能重新整修绿化。

“绿化带不能侵占”

  虽然支持者在多数,但少数反对的业主态度也很坚决。正当记者和吴倬汗交谈时,遇到了居住在东门片的詹先生,便和他攀谈起来。

“小区的绿化本来就不多,没绿化的小区就没档次,车停不下就再想办法,像大城市里造个立体停车场什么的也可以,收费就收费,没地方停了收费也得去。”詹先生说,“车停在那里,废气排出来,那片的空气质量怎么保证,三更半夜车辆进进出出吵不吵?”

  吴倬汗和詹先生交流了近十分钟,最终还是没能劝说成功。对于詹先生提出禁止外来车辆进入和把篮球场改成停车场的说法,物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小区附近没有停车场,前来访友的车辆一律不准进也不可行,但他们已在停车高峰期尽量劝阻访友车辆,而篮球场在每天晚上8点半过后,将禁止一切活动,做停车之用。

“要以业主达成协议为前提”

  记者从县建设规划部门了解到,两年前石井小区增加停车位的规划方案是在绿化带的中间种植成排的高大乔木,让车辆停靠在树阴下,这样既能解决停车位紧张问题,也不会造成绿化量大量减少。类似的改造方案已在我县多个小区实行,一些小区的业主还主动出钱,要求多作改建,以增加停车位。

  有关部门表示,小区内的停车场毕竟不同于公共停车场,只是为小区内的业主服务,相关的建设工作要以业主达成协议为前提。如若业主们同意施工,业主委员会可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相关的后续工作才能进行。

小区停车难调查报告2

  目前,我市许多小区业主与物业企业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群众与企业的呼声越发增多,翠竹北区等小区收缴率从四年前的80%下降到58%,勤业一、二、三村的收缴率只有30%,甚至像金色新城等这样的新小区的收缴率也不到50%;近几年来,我市不断发生物业企业撤离小区的现象,如荷花池公寓、广景山庄、芦墅广景苑等小区。

  分析物业管理矛盾的根源,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

  1、法律法规不完善。一方面缺乏与物权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我市又无立法权;另一方面,我市规范性文件的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小区物业管理和停车新的发展需求,致使实际工作中出现有法难行、无法可依的现象。

  2、管理体制不顺畅。一是政府社会管理没有延伸到终端,一些政策法规在小区中出现梗阻、断层现象,乱开店、乱停车、盗窃等影响居住环境质量问题未能得到遏制;二是基层党支部及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建和谐小区的机制没有建立,居委会名义上是自治组织,现实上是从事党政工作,但在处理业主与物业矛盾中“名不正、言不顺”,解决基层矛盾的一线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其缺乏考核激励制度,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不足,特别是社区居委会和物业企业在协调解决

  与上级政府部门相关的具体事务上,显得无能为力。

  3、市场主体不对称。业主个体直接面对物业企业或开发商必然处于明显弱势,而我市目前业委会尚未普遍建立。业主自治意识不强,据调查,62%的业主对业主委员会不清楚、不参与。对业委会的设立、监督以及主要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规范。业主委员会的自治能力、内控能力、团队精神和依法维权水平不高,业委会成员服务全体业主的动力不足,年纪轻、能力强的现职人员更不愿加入业委会。另一方面,物业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很低,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素质不高,管理人员、高学历层次、技术职称等方面的比例都低于全国水平,物业管理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不强。

  4、市场环境不和谐。某些新闻舆论的导向有偏差,部分群众对物业管理行业存有偏见,“享受免费午餐”的习惯在相当范围内存在,物业的“佣人”地位和劳动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少数离退休干部、现职领导、司法人员和教师等机关公职人员,带头欠缴物业费,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5、市场制度不健全。物业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过低,市场的进退制度不规范,对业主和物业企业制约有效的社会诚信系统未能建立。追讨恶意欠费的司法程序过长,成本过高,企业难以维权。对开发企业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房屋质量差,随意更改规划设计,公用配套设施数量不到位、技术标准不达标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小区建管不分掩盖着前期遗留问题,或转嫁给后进入的物业企业,开发项目前期的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有待全面推进。业主与开发商、物业企业的纠纷在基层和司法诉讼层面上得不到高效解决。物业管理菜单式的分项消费制度未能建立,业主不能明白消费、透明监督。许多物业企业把出租公共共用设施和停车管理费作为重要的收入渠道,千方百计扩大路面停车,帐目不清,隐瞒收益。

  6、政府管理不完善。在扶持、监管物业管理产业上,一些政府部门存在着职能错位、缺位和越位现象,扶持物业管理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没有形成,对小区内违规违章现象执法不力,把某一些义务和负担转嫁给企业,对物业管理费和停车费的价格调控水平还不够高,一些部门的工作协调不到位。特别是基层行政组织事务多、经费少,就搞违章搭建或出租老小区仅有的公共用房公共设施,以补充管理经费不足。

  7、公用设施不配套。在老小区和次

  总之,从根本上说,公用设施上的硬件不足和

  二、关于解决停车难和物业管理问题的目标、原则和

  3、交警、城建城管、社区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目前,我市许多老小区和次新区即使用足区内停车资源,也不能满足全部需求;尤其是实施规范停车后,必然产生对部分车主的“挤出效应”。因此,依靠区外道路道板、公共空地和周边单位合作停车是一个现实选择。建议,建立交警、城管、社区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先由街道组织社区公示并上报小区停车泊位的短缺数量,再由交警对动态交通影响作出评价后,按照便民利民、公开透明、能划尽划的原则,提出道路道板划定泊位的方案,最后会同城管和街道、社区实施,同时建设部门要给予配合,对道板泊位下的管线承重能力进行评估。

  总之,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贴近小区,使业主的诉求充分表达、意见民主集中、纠纷快速处置,从而真正把小区物业矛盾消解在基层。

(二)政策创新。一是制定扶持停车产业的投资与经营政策。投入大、回收慢这一影响停车产业化的最大难题,对此我们建议两条对策措施:第一条,针对公用

  设施严重缺乏的小区,将停车设施与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办公用房等公用设施以及商业设施三者捆绑建设,给予优惠政策,以副业补助主业,一举多得,既解决停车问题,又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小区增强造血功能。第二条,对区外单独建设公共停车场库的,将之作为市政设施,土地采用划拨方式;政府可以土地投入,吸引外来资本建造,以合作的方式组建项目公司,优先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回收和适当盈利。为了培育和推动停车产业发展,可以以街道为单位,整合现有停车资源和土地资源,注入专业化公司,依靠规模化经营和现代信息管理技术,降低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吸引社会投资。同时,在审批、规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二是制定扶持和规范物业管理产业发展的政策。以政策扶持,促进物业管理产业加快发展;以制度规范,引导物业管理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创新财政政策。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对低保户、企业职工特困户、零就业家庭等困难人群,以及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家庭实行物业管理费减免政策,对所减免的物业费在由行业主管部门考核物业企业服务质量后再作支付,既彰显社会公平,又体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完善对区、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的激励考核政策。仅针对本课题而言,一方面,通过对小区的数字化考核,为区和街道考核社区居委会业绩提供量化依据,从而形成市考核区、区考核街道、街道考核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监管物业企业这样一个层层有责任、纵向管到底的管理格局;另一方面,借鉴杭州经验,按照费随事移的原则,把城市道路道板和公共空地的停车泊位的收费管理(杭州是把白天和夜间两种不同收费管理方式全部下放到区,建议我市可根据实际情况,把夜间包月收费下放带街道和社区),统一下放到街道、社区,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为帮助收费困难的物业企业改善经营,也可委托物业企业负责夜间包月制停车的收费管理。

(三)价格体系创新。一是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建立多数业主能够承担的生活地停车价格体系。充分考虑车主的承受能力,依据停车方便程度和安全性,建立泊位租用价格区内场库>区内道路停放>区外封闭空间包月停放(主要是周边场库和单位)>道路道板与公共空地的价格体系。建议,在4个环节改革探索:

  1、多管齐下,兼顾各方,建立小区停车地下场库的统一收费价格。第一,降低人防车库现实租用价格,切实改变人防车库被开发

  商或物业企业作为经营资源的做法,充分利用人防车库这一国有资产为民服务,对其实行政府指导价;第三,鉴于开发商产权车库占用业主的公共资源,不能简单地实行开发商单方面自主定价,也要实行政府调控;第三,将地下人防车库、开发商产权车库和公用配套车库的不同价格,加权平均,制定出统一的租用价格,但是要以每月300——350元为上限区间(杭州360元,苏州400元),不准上浮,只能下浮,并根据不同性质的所有权,对收益分配进行合理规定,其中人防车库收益必须归政府分配使用。这种加权平均、统一定价的办法,不仅增强可操作性,促进小车进车库,也均衡了业主、开发商和物业企业的利益。与此同时,要对占用业主公共空间的开发商产权车库,强化成本核定特别是土地成本的核定,遏制出售价格不断攀升的势头,并发挥政府对开发商的“窗口指导作用”,规定开发商产权车库2年内未能出售就必须出租,抑制其只售不租或变相强制出售的行为,引导小车停放进场库。

  2、稳定当前小区路面停放收费价格水平;

  3、对于城市道路道板和公共空地停车,实行包月制;

  4、对生活时段与周边单位合作停车和使用经营性车库停车,也实行包月制。对于后两者停放方式,管理单位应提供基本的安全防范服务。二是建立物业管理菜单式价格体系。将卫生保洁、安全防范、绿化管养、公用设施维护等具体服务项目的价格,按服务等级标准量化,让业主自主选择、透明消费,改变信息不对称状况,促进物业市场公平交易。市物价、房管部门正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四)科技创新。一是小区与城管联动,将数字城管的信息传输、处置、监督的功能覆盖到小区;二是建设停车信息诱导系统,提高停车设施周转率,既使车主能够在最近的地方停车,又减轻道路动态交通的压力;三是推进“城运一卡通”建设,在加油、洗车、停车收费、年检、缴纳罚款、行车引导及停车信息诱导服务等方面,为车主提供便捷的服务;四是建设小区治安视频监视系统,促进小区治安状况好转。的管理,确保规划车位的建设到位、数量到位、功能到位。

  3、借鉴北京经验,规范商品房买卖 “一项工程”指的是以老小区和次新区为重点的公用设施完善工程。工程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停车设施;二是小区公共服务用房及设施;三是部分老小区封合式改造。我们根据本次普查的结果,并结合轻重缓急和现实可行性,提出停车设施和公共服务用房严重不足的小区名单,供政府决策参考。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把问题相似、地缘相近的相邻小区作为一个项目提出,目的就是为了分片规划、统筹安排,实现建设的集约化。此外,市规划部门已经编制了《常州市停车场规划》,但主要是针对工作地的公共停车设施,对于住宅小区的停车需求考虑的不多。因此,对住宅小区停车设施和公用设施的规划布局,市规划部门和街道社区要协同推进,切实增强可行性。

  对于如何最大程度增加停车泊位,我们按照“先区内、再区外”、“先地下、后地面”、“先盘活、后增建”的思路,从盘活存量、整合资源、增设补建三个方面,提出了10条措施:

  1、盘活存量:①开展专项整治,恢复停车设施功能;②明确政策导向,将开发商产权车库的“只售不租”转变为合理价位租售;③利用城市道路及道板和公共空地划线包月制停车;④区内区外实施“保持绿化总量、调整绿化形态”,探索绿色停车。

  2、整合资源:⑤与周边单位合作,签订资源共享协议,推行双向错时停放;⑥周边经营性车库和公共泊位为车主提供生活时段的包月停放。

  3、增建补建:⑦停车设施、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等三大设施捆绑建设;⑧小区内建设机械立体停车库;⑨针对小区周边单位工作时段停车泊位也十分紧张的实际情况,建设公共停车场、库、楼,以夜间包月和白天计时两种价格,满足工作和生活双重停车需求,并积极探索利用绿地、广场、学校操场建设地下停车库。⑩对停车设施和公用设施严重缺乏的小区,“以增量开发带动存量不足”。就是在对停车困难小区的周边地块进行规划开发时,划出一块用地以零价格出让给开发商,允许开发商在其地面以上进行商业开发并在地面以下建设停车场库,或将一部分店面以上的楼层作为停车场库,但是必须将一

  定数量的停车泊位产权交给政府,还可以用提高容积率的方式鼓励开发商建设,这样可以节省政府的投入,加快停车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增设、建设进程。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市政府从明年起,把缓解住宅小区停车难和解决物业管理矛盾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手抓创新管理、健全制度,一手抓盘活存量、补建增建,既为市民群众营造和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又为停车产业和物业服务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小区停车难调查报告3

  关于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的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在上个世纪和本世纪前十几年出现了几次爆炸性的增长,特别是近几年,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与停车位有限的矛盾已经越来越表面化,老旧小区停车难题正在持续发酵。

  一、造成老旧小区停车难原因的分析

  1、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整体规划相对滞后。

  2、是老小区大多没有车库,即使有的也仅仅是自行车库,通行道路狭窄,而且停车位较少,导致在车辆爆炸式增加的大环境下没有足够的停车位。

  3、停车位规划滞后,停车配建标准低。大部分小区建设时的规划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汽车停车位的配置,也没有从发展的角度充分规划停车位,小区停车设施配置不足,布局不合理,由此造成了小区停车位(场、库)的建设跟不上城市和社会的发展。这是导致当前“停车难”最直接的原因。

  4、因各种原因,现有车位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有库不停、有位不用;也有的被改变用途,用于开店、作仓库、棋牌室或出租住人等。造成小区车辆停放难、出行难进一步加剧。

  5、小区任意搭建、擅自封闭公共通道占为己有,在公共通道上乱堆乱放。通过安装地锁、自行车占位等手段,抢夺有限的车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停车难。并且个人的违法成本太低,清除之后复装地锁等现象仍然频发,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6、个别车主将车辆直接停在绿化带上。一小部分有车的业主文明停车的意识不强,只顾图自己的一时方便随意乱停车甚至损毁绿地,从而减少了居民的绿化拥有量面积,有的甚至影响到居民们健身锻炼等的场地。虽然将绿化带改成车位也是缓解停车难的形式之一,“向绿化要车位”成了小区居民利益和局部车主停车诉求之间的博弈,也成了不少小区建设靓丽社区、文明城市的难堪和无奈。

  7、危及业主生命财产安全。一些车主把车停在小区的主干道边或小路上,致使道路通行能力和防灾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救护、消防、抢险车辆的进出。

  8、物业管理不到位,同时物业没有处罚权。在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着居民停车难、物业公司管理难的“两难”局面。

  部分小区居民乱停放车辆,时常出现通道被堵塞和空间浪费的情况,反过来又加剧了停车难;有的业主不配合保安指挥,造成小区道路堵塞影响其他业主出行。物业管理对乱停车只能靠劝阻或张贴告示提醒,对乱停车的车主缺乏威慑力。

  物业停车管理服务措施不到位。一是小区物业管理没有相关登记和管理台账,对小区内车辆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全面,没有合理设置交通和停车标识,对小区车辆的停放缺乏有序引导。

  9、业委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配合物业管理停车中没有起到应有的协调作用。

  10、开发商对停车位配备标准不落实,对地下车库只售不租。为求利益最大化,有的开发商地下车库只售不租,在相对高价车位的影响下,居民大多选择地面停车,从而小区内道路车辆停放量大大多于原始规划量,导致停车难问题。

  11、路面停车位和地下停车位收费价格有差异,同时业主为求方便,极易形成小区停车“路面停车紧张、地下车位空闲”的局面。

  12、在本来就寸土寸金的老小区及其周边,有些地方做了路障等,由于没有做好可利用空间的统一规划,且业主停车各行其是,造成了本就寸土寸金的空间,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加剧了停车难的问题。

  13、汽车每天的停放时间是有规律可循的,如白天到单位,晚上回小区。相对早到小区的汽车是有停车位的,而晚到的汽车可以停到小区周边的马路及人行道上,因为二十时后大马路上一般车不多了,马路晚间错时停车会增加交警和执法队员的工作量,但是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区内停车难。而目前的现状是不光大马路不能停,较宽的小马路和人行道也是无法停的,并且有些地方能停,但是会被开罚单。

  14、部分路段有错时停车车位,但仍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15、管理不足,并且缺少有效的科技手段。

  合理有效的利用好社会资源,解决停车难问题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课题。

  二、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这是缓解过多人口向大、中城市集聚,解决城市病的有效途径。

  2、公共交通要提速。注重公共自行车、普通公交、BRT、地铁等公共交通的合理发展与规划,改变人们的出行结构,加大公共交通分担率是根本办法。

  3、重视住宅小区停车管理规划。政府规划对小区的停车设施建设必须着眼全局,在制定规划中要超前谋划,科学制定住宅小区停车位配建规划数量标准。由于住宅建成后一般有近70年的使用期,因此必须对未来车辆的发展数量有所预计,应当在设计规划中留出适当的发展空间,防患于未然。虽然很多城市已提高了新建小区的停车配建指标,但这个标准也要与时俱进。

  4、调整绿化、延展道路缓解小区停车难。将小区内每幢楼房前后及道路边的大部分草坪、灌木丛,改建成常绿树下的停车位,绿化立体化,其实小区内的绿化总量不减反增。在每年剪枝中控制树高,使其向周边生长,从而形成绿化伞,既提高了绿化率,又美化了环境,高乔木比草地和灌木便于养护和管理,同时也解决草地和小灌木不容易养护的问题。

  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依靠绿叶光合作用,乔木相对于草地小灌木吸碳吐氧量高,乔木绿叶总面积是其树冠投影面积的10倍,绿化三维量是草坪和灌木的数倍,其吸附尘埃和降噪比贴近地面的小灌木更有效。

  有条件的小区在保持绿化总量不变前提下,可以对宅间道及宅间绿化重新设计,铺成部分草坪砖用于停车;通过调整绿化形态,增加小区停车位,探索绿色停车。并且妥善处理停车用地和绿化用地之间的关系。而且改造成本相对立体和地下车库建设较低。

  5、对车库(车位)挪作他用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恢复停车设施功能。

  6、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学习先进的小区车辆秩序管理技术、方法,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制定完善的车辆进出管理机制、停车登记制度、车位管理制度等,有序引导居民车辆停放。同时规范提升停车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宣传引导;二是加强巡逻管理;三是加强亲情服务等。

  7、按照物业管理相关规定,个人、单位均不得占有公共资源。组织统一行动拆除私装地锁。清理小区内环境卫生,对小区内任意搭建、擅自封闭道路或开门开窗、挤占消防及公共通道的行为政府要严加取抵。特别是针对一些被私自圈占成菜地的边角地、绿地,即便是无法改造成停车位也应该强力拆除,把公共资源归还于大家。

  8、建立健全法制体系,完善停车管理政策法规。总结固化新的停车管理实践经验和制度安排,吸纳先进经验,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有偿使用、依法严管、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信息化支撑、多元化共治,以静态交通法规体系的完善促进动态交通治理的改善,引导公众绿色出行,提升整体交通治理能力。使对停车管理有法可依;加强停车管理,依法规范行业健康发展;赋予物业等治理的权利,必要时纳入个人征信体系,有效遏制乱停、乱占等不良行为。

  9、小区内必须留有消防车、救护车、搬场车等的行驶通道,消除安全隐患。

  10、成立居民自治委员会与居委会、业委会形成合力共同处理治理居民区内事务,在解决小区内家用车停放、小区治安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11、严格对新建小区停车位配备标准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

  12、制定停车位租、售价格的指导性意见(可以与所在小区房价挂钩)。对停车位只售不租小区的开发商,给予诫勉谈话,必要时由相关部门给予相应的处罚,或对其今后的开发、销售等采取限制性措施。

  13、制定地上、地下车位出租价格的指导性意见,并加强相应的管理,引导人们充分、有效利用停车位,以缓解地上停车拥堵、地下停车位大量剩余的现状。

  14、弹性控制道路停车,划道路停车泊位。对无任何条件设置或增加停放车辆的老旧住宅小区,且周边有市政道路的,可根据周边道路建设通行条件,深挖路内与路外停车空间资源,科学施划停车泊位。一是施划路内临时停车泊位:根据道路通行条件,在不妨碍车辆、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允许周边居民在一定时段内顺向临时停放(如工作日晚上7:00——第2天清晨7:00,周六、周日全天),通过停车入位规范道路停车秩序。二是增设路外停车泊位:交警支队会同住建、城市管理等部门现场办公,在现有路沿石以上停车泊位基础上,论证新增不限时停车位,为市民提供停车服务。

  15、打破固有思维,进一步落实错时共享停车。提前做好信息的登记和核对,保证进出单位、小区车辆、人员可追溯性。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既有停车资源的开放共享,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管理的通知》鼓励并引导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引导有条件的单位在满足本单位停车需求的情况下,将专用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实行错时停车。

  16、引入社会资金,开发地下及地上空间,建设立体车库等停车场地

  以配建停车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新建、改扩建一批停车设施,加快推进停车产业化。从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出发,将停车产业化作为现代服务产业来培育。针对公共停车场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收率低、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可以参照有关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的优惠待遇标准,出台鼓励、扶持公共停车场建设的优惠政策,保证公共停车场投资有适度的盈利空间,从而吸引社会资金积极投资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实现“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良性循环。

  17、建立体停车库。打破平面停车的传统思惟,在适应建设立体停车库的停车场,引进智能立体停车库系统,利用好有限的地面停车空间。拓展老旧小区停车空间。经过政府指导、社会形态投资等市场化形式多渠道筹资,引入社会资金,开发地下及地上空间,建设立体车库等停车场地。通过搭建立体停车库,充分利用有限区域,最大化扩展停车空间。

  18、车位斜着划,增加停车位。45度夹角有序停车,进车退车方便,又能增加停车密度;缩短原有停车位的长度,每个车位由6米长缩短到米;支干道上加铺绿化砖,不破坏绿化,还能停车。

  19、单向通行增加停车位。因为不会出现两车交会,也就大大节约了道路空间,道路两边可以新增停车位。单行后,小区里的交通秩序也会明显好转。20、差异化收费。是指针对不同性质的车主,收费标准不一样。如对有房产证且是自有车辆的业主,可采用价格较低的包月形式;对有在本小区房屋租赁合同的车主,可采用价格稍高一点的包月形式;对并不是每天都有停车需求的车主可采用预储值的方式,同时享受折扣费率;对临停访客,按照周边市价或稍高一些的费率。这样既可过滤掉非刚性需求,减少、甚至避免“僵尸车”的出现,也可保障业主的基本利益。

  21、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停车,规范小区内停车秩序、加快车位循环、提高使用效率。所谓智慧停车,可以理解为实现停车的信息化;实时显示停车位空余个数及空余停车位的位置等相关信息。伴随“互联网+”的兴起及智慧城市的推广,智慧停车也被尝试推广使用。智能手段解决停车难问题是方向,科技手段的加入是大的趋势。同时通过智能收费系统,可实现对车辆按照不同的费率、时段等进行差异化收费,控制车辆进入小区的权限及费用,从而实现车位的高效利用。

相关热搜